为什么国内手机有双卡的 苹果手机只有中国是双卡吗

2024-09-30 10:00 浏览:236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使用两部手机,可以区别使用功能,选择配置不同,实现高低兼顾。可以选用不同品牌手机,各取所长。安全性高,假如丢一个,不会立即出现无机可用的尴尬局面。因为用的卡都是一个公司的,双卡双待不能同时装一个公司的

使用两部手机,可以区别使用功能,选择配置不同,实现高低兼顾。可以选用不同品牌手机,各取所长。安全性高,假如丢一个,不会立即出现无机可用的尴尬局面。

因为用的卡都是一个公司的,双卡双待不能同时装一个公司的卡。简单说就是,不能同时是电信的,或者同时移动的!

3、互为备用,一台坏或丢失,另一台不耽误事。

4、安全系数增加,绑定银行卡手机不联网,联网手机不装绑定手机号,有病毒木马都不怕。

就是经济条件好了,没有别的原因

不方便啊,很多的APP不能够分身,也就是一部手机只能上一号

说实话没啥太大的用途,什么工作生活分开啊,都是不可能的事,商家推出来民众也为了赶时髦

一部手机专门用于工作,一部手机则用于生活。一部手机用来和领导同事沟通,一部手机则用于和家人朋友联系。

其实,双卡双待这是一种营销概念,真正实用的,还是两台手机比较现实……

一是有三个号用俩手机;二是有两个号分开,一个工作,一个生活,增加续航时间。

二、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大部分都是双卡双待的呢

1.是的,双卡双待手机允许用户同时使用两张来自同一运营商的卡。比如,可以同时使用两张中国联通的卡或者两张中国移动的卡。

2.尽管如此,多数手机在技术层面上仅允许使用一张中国电信的卡。这是因为电信网络所使用的CDMA技术受到高通公司的专利限制,这导致高通会收取较高的专利费用。

3.随着电信的4G网络逐渐淘汰CDMA技术,通话和短信服务仍然需要CDMA基带的支持,手机制造商在为双卡双待手机配备两个基带时会面临成本考量。

4.出于成本控制考虑,手机制造商通常只安装一个CDMA基带。

5.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双卡双待手机的网络支持上也有所差异。中国移动支持GSM(2G)、TD-SCDMA(3G)、TD-LTE(4G);中国联通支持GSM(2G)、WCDMA(3G)、TD-LTE(4G)、FDD-LTE(4G);中国电信支持CDMA1X(2G)、EVDO(3G)、TD-LTE(4G)、FDD-LTE(4G)。

6.这些技术差异决定了用户在使用双卡双待手机时能够选择的网络组合和功能。

三、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需要双卡双待手机”对此你怎么看

1、”全世界只有中国需要双卡双待手机“这一帖子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同时也确实能够证明这句话是对的。因为中国的人口非常多,对于手机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也会经常性的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因此双卡双待手机就出来了。而欧美国家是很少用手机的,因为手机只是一个联系工具。另外工作需要沟通的时候,是会以邮件的方式,所以欧美人都会有自己的邮箱。

2、中国和其他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每个国家的消费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造就这样的情况。国内大部分人员比较倾向于用电话、短信来交流,这个时候是需要用到SIM卡。然而当代年轻人又不想将工作放在自己的私人生活里面,就会额外注册一个新的卡,因此手机市场为了迎合年轻朋友们的心理,也都出现了双卡双待的手机。

3、国内的手机号也都是实名认证的,而且很多APP以及平台账号都是以手机号为主,所以手机号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大家对于手机卡数量的需求。而外国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大家注重的是生活,所以对于这些电子产品也就没有那么重视。即使在休息时间,也不会过多的去玩手机,而是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去玩游戏。

4、另外根据官方数据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每个月的通信支出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人为了节省通信费用,就会购买合约机,而合约机就跟国内的定制机相似,自然就没有双卡双待的功能。相信通过这样的介绍,大家就能够理解了,不过小编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分的重视手机,因为现在很多人离开手机,并不知道怎么去生活,而且国内手机的出现,真的毁坏很多孩子。

四、手机为什么会双卡双待

1、检查手机是否欠费停机,建议缴费充值;

2、检查手机是否设置呼叫转移、开启飞行模式、呼叫限制等等,建议取消后再试;

3、检查手机功能或信号是否正常,建议更换手机或位置后再试;

4、如漫游到外地无法使用,建议检查当地网络信号是否正常及号码是否已经开通漫游权限;

5、尝试重启或更换手机是否能接打电话;

6、携带手机卡到当地的营业厅进行检测或补换手机卡。

7、双卡双待手机是指可以插两张sim卡同时待机也就是说别的电话可以打这两个号码都能接通然后打出电话手机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张作为主卡一般默认是卡1假如想用卡2打电话那要去设置里选择卡2的sim卡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