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手机,许多普通的卡片机在夜景模式下的性能也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传感器尺寸:手机常标榜的高像素拍照能力,如500万、800万甚至1200万像素,并不能本质提升画质,主要是增加画面尺寸。相较之下,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远超过手机和卡片机。例如,1200万像素级别的单反相机通常使用APS-C画幅的传感器,尺寸约为25.1mm×16.7mm或22.5mm×15.0mm,而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尺寸较小,只有大约5.64mm×7.72mm的面积。在如此小的传感器上塞入大量像素点,导致像素密度极高。不论是CMOS还是CCD,都是通过感应辐射(可见光和电磁辐射)来成像。在高密度的像素中,像素间的电磁干扰会增强。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强烈的日光和背景光可以掩盖这些干扰;但在光线不足时,环境中的热源和辐射源以及相机内部的电磁干扰都会被感应到像素点上,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组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转换效率与面积成非线性反比关系。当面积减小时,光电转换效率会急剧下降,导致照片上出现噪点,即拍夜景时的大面积红蓝色斑。
二、苹果手机为何晚上拍照不清晰
对于苹果手机或其他手机而言,摄像头在光线不足时的表现尤为关键。拍照不清晰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如下:
1. 晚上光线不足是导致拍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只能通过一些技巧尽量拍清楚。
2. 拍摄时请开启防抖功能,并学会选择适当的模式。
3. 尽量靠近拍摄对象,并可开启闪光灯补光。
4. 若无法补光且无法保证安全快门速度,建议使用三脚架与手机夹固定手机,以减少抖动对拍摄的影响。
三、为何夜间拍摄的照片会模糊
夜间拍摄照片模糊的原因及解决方式如下:
1. 尽可能使用固定相机拍摄或减少手抖。
2. 可手动调高ISO参数,部分手机支持此功能,但请注意低ISO成像质量更高。
3. 选择夜间拍摄能力较好的手机。
4. 避免逆光拍摄,最好顺光拍摄。夜间拍摄时可以通过调整快门时间来控制进光量,使用最低ISO和较慢的快门拍摄细腻的照片。
相机的CCD和CMOS感光元件存在热稳定性问题,即成像质量与温度有关。机器温度升高会导致噪点信号过强,形成杂色斑点。不同品牌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不同,部分相机具备降噪功能,但噪点仍是所有数码相机未能完全克服的问题。特别是在低ISO拍摄夜景时,画面上可能会出现不应有的杂色斑点。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处理器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负荷过大,导致特定像素失控。为了消除这种图像噪音,部分数码相机配备了降噪功能,但开启后可能会损失一些画面细节。
四、为何光线暗时画面就模糊
这一现象与眼睛的视觉机制有关:
1. 眼睛中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分别负责明光和暗光环境下的视觉。视锥细胞主要对白昼的光和色彩敏感,而视杆细胞则对暗光敏感。
2. 当光线变暗时,视杆细胞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其分辨能力较差,因此看东西会变得模糊。在摄影中,如果光线环境暗,为了确保足够的曝光,光圈需要加大,快门速度要减慢。如果无法达到适当的光圈快门组合或镜头通光量不足,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值,照片就可能会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