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角:经常有孩子会问,为何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玩手机。这个问题不仅让许多家长感到难以回答,也让儿童专家感到棘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孩子的疑问与心理需求
孩子们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看到大人玩手机、看电脑,自然也会产生想要尝试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电子设备找到乐趣,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验。
2. 家长的引导与教育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玩手机并非完全不可以,但需要有一个度。我们要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中,长时间玩手机容易导致近视,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大人因为工作或社交需要使用手机,但也要注意适度。
3. 科学家的建议与健康观念
科学家建议,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每次使用的时间不能过长。我们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健康,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危害,如导致眼睛近视、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等。
4. 综合引导策略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在使用手机时也要注意时间。可以与孩子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引导孩子辨别什么是健康的、有益的。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家庭娱乐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远离手机。
二、女儿11岁,天天自己躲房间看电脑玩手机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解决:
1. 反省与自我调整
家长应该自我反省,是否自己也是经常抱着手机,缺少与孩子的交流。这时,家长可以尝试带孩子多出门游玩、散心,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2. 约定与沟通
与孩子进行沟通,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和规则。可以引导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逐渐减少对电脑的依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到在孩子面前合理使用手机。
3. 健康模式与密码设置
现在的手机大部分都带有“健康模式”,可以限制使用时间。家长可以设置密码或使用青少年模式来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
4. 其他兴趣与活动
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如运动、美术、音乐等。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这些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5. 树立远大目标与榜样力量
带孩子参观名校、感受名校气氛等,让她树立远大目标。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力量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这也是长寒假期间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孩子的空闲时间管理,家长必须积极参与,不能任由孩子自由控制时间。针对女儿11岁的情况,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娱乐时间分配。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在家通过电脑或手机学习,这也给一些自律性不强的孩子提供了玩游戏的机会。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理性分析玩游戏的利弊,让孩子明白过度沉迷游戏会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可能使美好的理想变得遥不可及。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家长需要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限制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并且坚持监督实施。
除了学习,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务、运动、画画等健康的业务活动,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对手机电脑的依赖。玩手机电脑并不全是坏事,适量的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缓解学习压力,但家长需要适时把控,避免孩子沉迷成瘾。
如果孩子真的不听话,家长应该保持冷静,等情绪稳定后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懂事,只要家长耐心教育、经常监督,孩子会理解的。此时正值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视力问题。长时间接触数码产品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因此家长需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
家长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孩子沉迷于手机等数码产品,往往与家长的示范和引导有关。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与孩子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与更多有益的活动。
让我们暂时抛开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成长环境,关注这些孩子们。他们面色黯淡,眼窝深陷,夜不能寐。在捧着手机、沉浸于游戏时,他们全神贯注,似乎已与世界隔绝。手机上的专注也耗尽了他们的精力。
第二天上课,他们虽然坐得端正,看似在听讲,实则瞌睡连连。当你走近他们,他们会迷茫地看着你,表情呆滞。与其他孩子专注记笔记、写作业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眼神游离,仿佛陷入无尽的沉思。
他们的听课状态令人担忧,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无论是小小的背诵,还是默写,他们都显得力不从心。数学中的加减法都让他们倍感困扰,至于英语,对他们来说更是如同天书一般。
在我们曾经的年代,这样的孩子很多会选择初中辍学。尽管如今他们没有辍学,但在精神和思想上,似乎已经远离了学习的轨道。
这些孩子可以被称为精神辍学的学生,现在几乎每个教室都有几个。他们上课时能短暂专注,但走神是常态。虽然身体在学校,但心思早已飘远。对他们来说,上学是一种折磨。在我们那时的初中,这样的孩子要么辍学参军,要么提前工作。而现在,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家长却往往无法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有些家长放弃了对孩子学习的期望,认为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当家长放弃了希望,孩子也会失去眼中的光芒,从而更加坚定地放弃学习。
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失败,面对成长中的责任,学习是必经之路。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却选择逃避。他们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也没有期待和憧憬。
未来对他们而言是一片迷茫,他们并不在乎,因为有父母为他们着想。他们在得过且过中舒适度日。
到学校只是为了混日子,学习只是一个幌子。在全托班,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通过老师和全托班的努力,我们发现鼓励和提醒对大部分孩子是有用的。
有些孩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例如,曾经沉迷于游戏的李学生现在不再通宵玩游戏,而是在午饭后自觉到教室学习,和同学探讨数学题,作业也能按时上交。还有刘学生,过去见到老师紧张得不好意思,现在敢于和老师交流,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些所谓的“精神辍学”的孩子在全托班中开始积极回答问题,虽然有时显得混乱,但态度非常积极。他们开始展现出从未有过的用心学习的一面。
难道因为分数不够好看,就要掩盖他们的所有光芒吗?他们正在用从未有过的认真态度学习!周老师认为,当真正用心接触后,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可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恰恰是孩子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爱与信任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包括精神辍学。如果家长愿意和老师一起努力,孩子是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只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只要尊重、鼓励、等待他们,很多放弃的孩子都可以慢慢迎头赶上。改变从相信开始,从自我观念的转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