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学后要管控手机?学校保管手机时限探讨:以2024年的视角审视问题

2024-10-06 11:03 浏览:301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为什么会玩手机,是因为他还没发现比玩手机更让他感兴趣、更值得去做的事情。例如如果他更爱打球,他就会当下手机去打球。我们首先应刺激他更多的兴趣点,转移他的注意力。2. 多带他

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为什么会玩手机,是因为他还没发现比玩手机更让他感兴趣、更值得去做的事情。例如如果他更爱打球,他就会当下手机去打球。我们首先应刺激他更多的兴趣点,转移他的注意力。

2. 多带他到户外,例如爬爬山,跑跑步等。他爱玩手机,我们就告诉他正确、合理使用手机,例如用手机拍美丽的风景,用手机记录一段日常的生活等。

3. 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想有什么办法是一劳永逸的,也不要以为他答应了不玩就会一直兑现承诺。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当面临诱惑时,需要家长及时的提醒与帮助。

二、开学典礼1200名大学生为何要上交手机

1.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举办开学典礼,1200名新生把手机放入旁边的纸箱认真听演讲。有老师称,此举目的是为让学生刚进入校门就能自我约束,培养自律意识。

2. 对于这件事,学生们反映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决定,能让他们认真地去听大会的演讲。但也有人说,有时候确实会有想玩的感觉。

3. 类似事件——安徽高校一老师上课前要求学生上交手机:近日,一则“安徽农业大学课堂上手机全上交”的消息引起热议。有学生反映,他的英语老师在上课前让所有学生把手机上交,放在第一排课桌上。

4. 记者联系了事件的当事人,安徽农业大学英语老师刘老师。他表示,由于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不能专心听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在2016级土木工程、茶文化与贸易专业的两个班分别进行了一次试验,在上公共英语课前让学生们把手机都交上来。

5. 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做法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并引起网友热议。虽然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但这个试验不一定继续做下去了。”

三、开学了,孩子的手机要不要收回

1. 要收回。报告显示:中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中国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

2. 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似乎更为突出。一些防沉迷措施在农村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很难监督子女合理的玩游戏;学生用爷爷奶奶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易如反掌。

3. 从学校教育来讲,多数中小学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并出台了很多严厉措施,甚至还通过切断学校内的充电接口以制止,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学生玩游戏的热情。教师即便发现了学生沉迷于游戏的事实,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管理措施。

4. 最新研究: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2019年,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新研究,追踪了数十万人,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程度只有0.4%,远远低于戴眼镜和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5.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个研究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长舒一口气。美国“常识媒体”把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了四大类: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

6. 真正要避免的,是微博这类一刷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

7. 关于手机上瘾,有很多的研究显示,来自家庭、朋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成瘾行为明显。当个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与安慰,就可能借助手机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源。在手机依赖的背后,可能隐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8. 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可能也整日关注着手机的屏幕,孩子可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也可能是在手机当中寻找现实中得不到的快乐与关注。

9. 手机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机的家长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果断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们说的话。

10. 有时,孩子并不是真的沉迷于电子产品,而是除了屏幕之外“无事可做”。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11.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12.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教育贴士:孩子与手机的使用规范】

“必须让孩子理解使用手机的责任,并与他们就使用规范达成共识。在此之后,再考虑是否给予孩子手机。若家长们未曾进行这样的沟通,建议再等待一年。”这是来自美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组织执行长凯勒佛的见解。

他不仅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这一观点,还为父母们提供了一系列具体且易于操作的建议。

一、与孩子共同探讨手机使用的规则

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使他们达到共识。

二、设定明确的家庭规则

与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教育他们学会自我负责。

三、充实孩子的生活

寻找有意义的活动来填满孩子的时间,避免他们因无聊而沉溺于手机。

四、关注但不归咎

--

关心孩子的媒体社交状态,但不要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手机。

五、父母应以身作则

避免成为“低头族”,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接下来,凯勒佛还为家长们提供了以下几条实用建议:

1. 设立“手机专区”于家中

--

许多父母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为避免孩子模仿,父母应与孩子商讨,互相监督手机使用情况。放学或下班后,可将手机统一放置在指定区域,如需使用需向对方提出申请。

2. 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对于成人而言,手机是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但请在孩子面前合理使用手机,如在孩子睡觉或写作业时,完成必要的通讯任务。在陪伴孩子游玩或共进晚餐时,将手机收起,以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

3. 不将手机作为奖赏工具

不应将手机作为哄孩子或奖赏孩子的工具。世卫组织建议,一岁以下儿童不应有任何屏幕时间,两至四岁儿童每天最多一小时。家长应筛选孩子接触的信息内容,保护他们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4. 引导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家长应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还能释放他们的精力,让他们体验到真实的快乐。

5. 注意睡前手机使用习惯

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请在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手机,可以选择阅读书籍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快地入睡。

家长们应该与孩子共同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更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