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手机无法接收短信:原因及解决方案

2024-10-07 17:00 浏览:255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分析如下:1. 垃圾短信被安全软件给拦截了,可进入安全软件里面查看拦截的垃圾短信。2. 信息被归类到垃圾短信里面,部分手机有垃圾箱功能,可以在里面查询。3. 别的手机短信设置成了短信接收储存到SIM卡内,可先把SI

分析如下:

1. 垃圾短信被安全软件给拦截了,可进入安全软件里面查看拦截的垃圾短信。

2. 信息被归类到垃圾短信里面,部分手机有垃圾箱功能,可以在里面查询。

3. 别的手机短信设置成了短信接收储存到SIM卡内,可先把SIM卡内短信清除试试。

iphone手机设置收到短信不显示内容:

1. 在手机屏幕进入设置,在设置中点击“通知”。

2. 在信息的通知设置中找到“显示预览”。

3. 将“显示预览”选项取消勾选。

iMessages是一项内置于iOS 5的功能,允许用户通过Wi-Fi或3G,轻松发送文字信息、图片、视频或联系人信息给其他iOS 5用户或者用户组。iMessages将会随着iOS 5内装与未来所有的iOS设备中,因此预计iMessages将能成为未来iPhone,iPad和iPod touch之间主流的交流方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在推出iMessages之前,并没有事先告知运营商。与苹果有合作的世界各地的运营商在WWDC发布会上听到乔布斯介绍iMessages时,都惊愕不已。苹果对iMessages的保密非常成功,在发布会前的种种预测当中,没有人能预测到这一方便又实用的功能。要知道,运营商在iPhone上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短信息服务,可想而知,苹果的这个“小惊喜”着实令运营商们措手不及。

iMessage的推出,可以说是本次苹果WWDC的一个重要争议话题。iPhone边缘化运营商的第一大举措,就是架一个AppStore;然后,FaceTime又公然开始玩没有运营商参与的视频通话,现在iMessage再把短信也从运营商手里抢走。

二、为什么手机可以发短信,却收不到短信

若使用vivo手机,手机收不到短信,可以按以下方法排查:

1. 检查是否在骚扰信息拦截中设置了号码黑名单。

2. 检查是否有第三方管家类软件对短信进行了拦截。

3. 检查是否只是无法接收苹果手机发送的短信。

4. 检查短信内容是否包含敏感词汇,导致手机无法接收。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通过开关飞行模式,或者重启手机,重新触发网络后尝试。

2. 使用系统自带短信APP。

3. 将SIM卡放在其他手机上接收短信测试。

4. 还原所有设置。

注:此操作不会删除软件或文件,仅会重置所有的设置选项;为数据安全,操作前可以备份好重要数据。

若通过以上方法无法恢复,可进入vivo官网--我的--在线客服--下滑底部--在线客服--输入人工客服进入咨询了解。

三、为什么我的手机接收不到短信

如果您使用的是华为手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操作:

1. 检查是否“增强信息”无法接收。

2. 检查是否将号码保存到隐私空间。

3. 检查是否在手机管家的骚扰拦截中设置了黑名单。

请检查您的手机是否有第三方安全应用拦截了短信。有些安全软件具备智能短信过滤功能,可能将一些短信自动屏蔽。这类应用通常以“XX管家”或“XX安全卫士”等名称命名,建议您暂时卸载这类应用试试。

如果您发现只能接收到非苹果手机发送的短信,而无法接收来自苹果手机的短信,那可能是因为对方发送的是iMessage而非普通短信。此时您可以尝试解除您的手机号码与iPhone设备的绑定,具体操作可以参考苹果官方指南。

短信内容是否包含敏感词汇也可能导致无法接收。建议您先使用简单的测试短信,如“你好”、“谢谢”、“再见”等,如果这类短信可以正常接收,那么可能是您之前发送的敏感内容导致的问题,尽量避免发送敏感内容即可。

您可以尝试通过开关飞行模式来重新触发网络。如果您的SIM卡支持VoLTE功能,可以尝试关闭VoLTE功能后再试。检查是否使用了第三方短信应用,如果是的话,请将其更换为系统默认短信应用。

若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建议您进行数据清除和还原操作。具体步骤根据不同版本的EMUI系统有所不同,您可以按照您的手机系统版本选择相应的操作方法。除此之外,您可以尝试删除信息的数据和缓存,或者进行网络设置还原操作。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您备份重要数据后(微信、QQ等应用需单独备份),选择恢复出厂设置。如果问题仍未解决,请您携带购机凭证前往华为客户服务中心进行检测和处理。

温馨提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请确保您已经备份了所有重要数据,避免数据丢失。如果您不确定某些操作是否合适,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或华为客服的意见。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