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内手机品牌不推出4.7寸的小屏旗舰手机呢?这个问题背后涉及了多个因素。
我们得明白,当前是一个大屏手机盛行的时代。手机已不仅是通话和短信的工具,更是一台掌上电脑。多数人期望在携带方便的前提下,享受更大的屏幕带来的优异体验。手机的功能已从基础的通话、短信,进化到看图、看视频、拍照、拍视频乃至编辑,甚至还有虚拟现实等高级应用。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多依赖于更大的屏幕。小屏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中的小众选择。
虽然网上对于小屏手机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其市场相对较小,即使是小众市场,其需求量也是可观的。那么,为何国内手机品牌对此并不热衷呢?
这要从手机的操作系统说起,主要有安卓和苹果两大阵营。苹果走的是精品路线,型号虽少,但单品销量大,单价高。每一款产品都是精心打造,用料做工都是业内顶级。即使是小屏手机,苹果也能凭借其高销量和精品策略,获得不错的利润。
而安卓阵营则有所不同。大多数大厂都采取机海战术,希望通过高中低全线开花来占领市场。他们的销售主力多为低端机。观察手机单品销量排名,前十大品牌中,除了苹果,几乎都是安卓低端机。而且,安卓阵营的低端机同质化严重,毛利低。尽管高端机为品牌提升了形象,但销量始终无法担当大任。而小屏机这种产品,由于本身销量不大,品牌又难以支撑高毛利,做它显然风险更大。
接下来,我们以小米10pro为例,具体分析小屏旗舰手机的硬件配置难题。小屏手机意味着机身内部元器件的可利用空间小。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出取舍,要么降低一些功能,要么直接阉割掉某些模组。比如,为了追求旗舰标准,可能需要在电池容量和高刷新率之间做出选择,或者为了节省空间而减少摄像头数量。
小屏手机的内部空间限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小屏旗舰手机的机身尺寸小,但这个时代的元器件相对较大,内部设计难以堆叠。例如,传感器的增大使得大屏手机镜头也变得突出。而且,社会应用的多样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大屏幕带来的良好体验。大屏幕可以提供更好的游戏、视频和阅读体验,这是小屏手机无法比拟的。
小屏手机还面临着电池技术的挑战。小屏手机通常意味着电池小,续航能力不足。在机身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小屏幕手机的电池容量往往无法做大,从而导致续航能力得不到保证。相比之下,大屏手机通常电池大,续航久。
虽然有小屏手机的市场需求,但受制于技术、市场和用户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国内手机品牌在推出4.7寸小屏旗舰手机时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模块的小型化,未来或许仍有希望看到小屏旗舰手机的问世。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大屏的时代,国产手机在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只能跟随着潮流前进,其中屏幕和配置的升级成为它们为数不多的突破口。
这种现象与手机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当前,手机竞赛的焦点已经转向屏幕越来越大,比如FHD、2K、全面屏等;刷新率越来越高,如90fps、120fps、144fps;色彩渲染也越来越丰富,从LCD到AMOLED等。这与相机的发展路径相似,仍在不断精进中。未来一段时间,当技术追赶的脚步放缓,许多功能可能会回归简洁,小屏和简易相机可能会重新出现。
如今,手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话和短信的范畴,更多的被用于阅读、游戏和视频播放等。对屏幕的需求肯定是大屏为佳,以获得更佳的视觉体验。相对而言,市场对小屏手机的需求显然较低,因此制造商很少再推出小屏智能手机。销量不佳的话,厂家也没有动力去研发。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屏幕都很大呢?这主要与屏幕的尺寸和宽度有关。因为尺寸指的是屏幕对角线长度,如果宽度不同,例如同样是6英寸屏幕,宽屏会比窄屏显得更大。很多人都喜欢大屏手机,尤其是女性用户,纤细的手指在大屏上滑动非常方便,无论是刷微信、刷微博、看电影还是玩游戏,都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手机的宽度最好不要超过虎口到食指中节的距离,对于女性用户来说,更适合选择5英寸屏幕以下的手机。
至于为什么现在的手机都追求大屏,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大众认知问题,很多人仍然认为“屏幕大就是好”。其次是厂商的设计难度降低了,屏幕尺寸增大带来了更大的内部空间。在相同规格下,5~6英寸的手机的视觉观感仍然比不上9~10英寸的平板。随着高端手机元器件的增多,虽然单个元器件可以做得越来越小,但手机的总体体积还是在加大。加大屏幕尺寸可以稀释厚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旗舰机都没有小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