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研发核动力原因何在?核电池研发进展如何?聚焦未来趋势》

2024-10-10 14:15 浏览:176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关于核电池为何未能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问题。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续航里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但由于材料和技术原因,其续航能力有限。有人设想使用核动力

关于核电池为何未能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问题。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续航里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但由于材料和技术原因,其续航能力有限。有人设想使用核动力来推动汽车运行,核电池的使用年限长、储能效果强大,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核电池的应用存在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核弹的威力和辐射性让人对核能源心生恐惧。核电池的放射性污染严重,用在电动汽车上就会违背我们研发新能源的初衷。核电池的造价成本非常高,目前主要运用在一些军事领域的生产制造上。若将其运用到电动汽车上,必然会增加成本。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车辆在发生碰撞或意外时,一旦爆炸会对乘客造成致命威胁,并且核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尽管核电池在性能上远超其它材料,但由于其污染严重、原材料成本高、安全性差等因素,目前还不能成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只有在克服核材料危害后,才可能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上。

二、苏联核动力飞机研发受阻

苏联曾致力于研发核动力飞机。从研发核动力起步,早在20世纪50年代,“米亚西谢夫”实验工厂就开发了M-60核动力战略轰炸机。尽管携载了巨大的核装置使得航程远超普通飞机,但因飞机本身的核辐射问题以及机体内部的巨大对外辐射导致的机组人员防护问题而停止项目。为解决机组人员辐射防护问题,“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发展核动力无人机。但由于同样存在辐射问题,该项目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也不得不停止。

三、美国核动力研发风险过高被叫停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对将核反应堆作为推进装置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美国在“冥王星”计划框架内成功研制出核动力发动机并用于导弹上展开测试但由于核动力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可能引发无法消除的辐射伤害以及更安全的弹道导弹运用代价更小等原因最终美国国防部停止了核动力的研发工作。

四、俄罗斯仍在继续研发核动力

2019年8月,美国卫星观察到俄罗斯尼奥诺克萨军事训练场上发生了一次爆炸事件,导致辐射水平短暂上升。对此,美国声称是雨燕导弹试射失败的结果,而俄罗斯则指出是发动机爆炸。目前,雨燕导弹虽未服役,但俄罗斯仍在积极推进其研发工作。

雨燕导弹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莫过于俄罗斯宣称其拥有无限航程的能力。核动力有两种主要技术路径:一种是热核火箭发动机,另一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发动机。由于雨燕导弹宣称具有无限航程,因此它很可能采用了直接加热空气的技术路线。这种路线避免了需要储存大量液态氢燃料的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难度较大的挑战。

美国曾尝试过类似技术的开发,其NERVA项目旨在创建热核动力航天火箭,但由于技术挑战于1972年终止。苏联也有类似的项目RD0410,同样未能取得成功。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技术难度,还在于如何实现无限航程的考量,因此选择了第二种技术路线。

核动力的核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核发动机直接与空气接触,防止核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曾开发的“冥王星”导弹在测试中便遭遇了这一问题,地面测试仅持续了五分钟,研发人员在随后便发现了核污染问题,这也限制了后续的研发和部署工作。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曾考虑过使用核动力对敌方领土进行核污染攻击,但由于放射性尘埃的不确定性,最终放弃了这类武器。如今,俄罗斯恢复雨燕导弹的研发工作,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在现代军事体系中,还需要考虑核动力被敌方拦截的风险,以及领域其他更有效的选择。雨燕导弹的未来前景并不明朗。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