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光环下的烤肉加盟陷阱:张翰“烧本烧”纠纷背后的真实成本解析
当明星跨界餐饮成为风潮,张翰的“烧本烧”火星烤肉品牌却以一场千万级诉讼撕开了行业遮羞布。加盟商血亏180万、明星站台承诺落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场纠纷不仅暴露了明星餐饮的“快招割韭菜”模式,更让潜在投资者警醒:加盟费只是冰山一角,隐性成本才是致命伤。
一、烧本烧加盟的真实成本:从“火星梦”到财务黑洞
根据公开诉讼资料,烧本烧加盟商需支付基础加盟费20-50万元(视城市等级浮动),但实际投入远超预期:
- 装修陷阱:总部提供的“科幻主题方案”成本超预算2倍,单店装修费达7-15万元;
- 供应链猫腻:宣称的“独家秘制酱料”实为代工厂批发货,原料采购费每月额外增加2-3万元;
- 隐性开支:明星宣传需另付“站台费”(单次50万起),而张翰方被指控未履行合同义务。
对比行业平均水平(见下表),烧本烧的投入产出比明显失衡:
成本项 | 烧本烧实际支出 | 普通烤肉品牌支出 |
---|---|---|
加盟费 | 20-50万 | 5-10万 |
装修费 | 7-15万 | 2.6-3.9万 |
月原料成本 | 6-8万 | 3.5-4.5万 |
明星营销附加费 | 50万+ | 无 |
数据综合自烧本烧诉讼案及行业报告 |
二、明星餐饮的三大致命套路:为何张翰不是个例?
从陈赫的贤合庄到郑恺的火凤祥,明星餐饮的崩塌剧本高度雷同:
- 流量幻觉:以“明星IP”吸引加盟,但实际运营中微博零宣传、抖音无露出,粉丝经济无法转化;
- 品控失控:快速扩张导致供应链混乱,烧本烧某门店因鼠患登上社会新闻,直接引发品牌信任危机;
- 法律甩锅:合同条款模糊化,如烧本烧将“不可抗力”定义为“档期冲突”,成为明星逃避责任的借口。
个人观点:明星餐饮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的衍生品,但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应是复购率,而非热搜次数。
三、避坑指南:如何识别“张翰式”加盟骗局?
若仍考虑明星餐饮加盟,务必执行以下四步:
- 股权穿透:通过天眼查核实明星是否实缴出资(如张翰仅持股10%且未参与管理);
- 蹲点测算:选择工作日晚餐时段观察目标门店,真实客流量比小红书摆拍更有说服力;
- 成本审计:要求总部提供三年财务报表,若加盟费占比超总投入30%,极可能是快招公司;
- 合同律师审阅:特别关注“营销支持”“退出机制”等条款,避免烧本烧式的模糊表述。
四、行业变局:2025年餐饮加盟正回归理性
烧本烧的崩盘恰逢连锁餐饮的“去泡沫化”浪潮。海底捞将加盟审核通过率压至0.1%,喜茶暂停合伙申请——头部品牌已从追求规模转向单店盈利模型优化。
独家数据:2025年烤肉品类闭店率高达37%,但存活门店中,非明星加盟品牌的净利润反超明星店12.8%。
这场纠纷或许会推动行业反思:当明星的光环褪去,餐饮终究要回到“好吃、安全、可持续”的朴素逻辑。而对于普通创业者,记住一个铁律:“火星造价”的烤肉,未必比街边老店的烟火气更赚钱。